苍术和白术的区别
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3482 更新时间:2016年11月25日21:15:25 打印此页 关闭

    苍术与白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,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和草酸钙针晶,有健脾燥湿的功效,用于治疗湿阻中焦,脾失健运之证,而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,为补脾要药,还有利水,止汗,安胎的作用,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,为运脾要药,此外苍术还有发汗解表,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挟湿表证,风湿痹 证,夜盲等证等。

    苍、白二术,神农本草经》称”术”,列为上品,但没有白术和苍术之分,至南北朝时期,陶弘景在《本经集注》中提出: 术有俩种,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,根甜而少膏,可做丸散用,赤术叶细而无桠,根小苦而有膏,可做煎剂。”《宋本草衍义》曰: 苍术其长如大小指,肥实,皮色黑,气味辛辣……白术粗壮, 色微褐,气味微辛苦而不辣: ”清《本草崇源》谓: ”凡欲补脾 用白术,运脾则用苍术,欲补运相兼,则相兼而用,如补多运少,则白术多而苍术少; 运多补少,则苍术多而白术少; 品 虽有二,实则一也。”其实苍白而术性味功效同中有异,主治证候不尽相同,临证还需辩别应用。

     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,味苷,苦,性温,归脾,胃经, 功效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止汗安胎,善治脾气虚弱,食少腹 胀,大便溏簿,水饮内停,小便不利,痰饮眩晕,湿痹酸痛,气虚 自汗,胎动不安等症。临床对脾虚有湿,食少便溏者常与人 参,伏苓同用,如四君子汤; 脾虚中阳不振,痰饮内停,目眩心 悸,气短而喘,舌胎白滑者,则与茯苓,桂枝配伍,如苓桂术苷汤; 脾虚湿浊下注,带下清稀者,可配陈皮,山药,车前子,柴胡 等,如完带汤; 对脾气虚弱,卫气不固,表虚自汗者,单用本品 即可有效; 脾肺气虚,卫气不固,表虚自汗,易感风邪,则配黄芪,防风,即玉屏风散; 脾虚胎动不安,胎儿失养者,常配人参, 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; 脾虚失运,湿浊中阻之妊娠恶心,呕恶不食,四肢沉重者,配人参,茯苓,陈皮等; 脾虚妊娠水肿,则配 陈皮,大腹皮,生姜,如全生白术散。

     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,味辛,苦, 性温,归脾,胃,肝经,功能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,善治湿 困脾胃,倦怠嗜睡,腕腹胀满,食欲不振,呕吐泄泻,痰饮,湿肿,表证夹湿,头身重疼,湿痹肢节酸痛重着,夜盲等症,凡湿困脾胃,健运失常,胸痞腹胀,食欲不振,恶心呕吐,大便汤泄, 舌胎浊腻者,可与厚扑,陈皮,苷草同用,如平胃散,若脾为湿 困,清浊不分,大便泄泻,小便短少者,与厚扑,茯苓,泽泻,车前子等同用效果更好,若小儿腹泻,可用焦苍术研末服用,或与他药同用,如食滞配山楂,湿热配滑石,虚寒者配干姜; 若脾湿积久而成饮癖,胁痛,食减,吐酸者,可单用苍术为末,枣肉 为丸服,如《本事方》苍术丸; 配伍川芎,能解诸郁,如气郁加 香附,湿郁加茯苓,白芷,痰郁加胆南星,瓜蒌,热郁加炒栀子, 青黛,香附,血郁加桃仁,红花,食郁加山楂,神曲等如六郁汤。 本品辛香燥烈,能开肌腠而发汗,祛肌表之风寒,又长于胜湿, 故风寒表证夹湿者,常与羌活。白芷,防风同用,如神术 散; 风湿痹证,湿偏胜者,可与薏苡仁,独活,等同用,如薏苡仁汤; 湿热痹痛,配石膏,知母等,如白虎苍术汤; 或与黄柏, 薏苡仁,牛膝配伍,用于湿热痿证,如四妙散,配伍龙胆草,黄芩,栀子可治湿浊带下湿疮,湿疹等,湿温证恶寒无汗,湿重头痛,湿热在表配伍香薷,霍香羌活等。此外苍术能明目,用于夜盲证眼目昏涩。可单味研末用,或将猪肝羊肝切破纳入苍术粉煮熟同用,或与熟地,杞子,女貞子同用。

    性状与显微鉴别相同点: 苍术与白术均有油室,石细胞,菊糖,及草酸钙 结晶。 不同点: 白术呈肥厚拳团块状,断面黄白色,有菊花纹及 棕黄色油点,香气浓,嚼之有粘性; 苍术呈不规则连株状或结 节状园柱形,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,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, 习称朱砂点,暴露久,可析出白毛状结晶,习称起霜。

    总之,苍术与白术均有健脾燥湿的功效,用于治疗湿阻中 焦,脾失健运之证,而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,为补脾要药,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,还有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,; 苍术以 苦温燥湿为主,为运脾要药,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。 此外苍术还有发汗解表,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挟湿表证, 风湿痹证,夜盲等症,眼目昏涩等证。

    上一条:北苍术的花和种的研究 下一条:苍术的移栽和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