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地区龙胆草人工栽培技术
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1677 更新时间:2020年01月01日19:49:12 打印此页 关闭

    1 形态特征龙胆草 为 多 年 生 草 本,最 高 可 达 70cm。叶 对生,下部叶2~3对,较小,呈现鳞片状,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,表面暗绿色,背面淡绿色,具3条明显叶脉,无叶柄。根茎平卧或直立,短缩或长达5cm。花生于枝梢或近梢的叶腋间,蓝色筒状钟形花,花枝单生,直立,黄绿色或紫红色,中空,近圆形,具条棱,棱上具乳突,稀光滑。枝下部叶膜质,淡紫红色,鳞片形,长4~6mm,先端分离,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;果实长椭圆形稍扁,成熟后2瓣开裂,种子多数,很小。根茎短,簇生多数细长根,淡黄棕色或淡黄色。具多数粗壮、略肉质的须根。

    2 生长习性龙胆草喜潮湿凉爽气候,喜肥沃土壤。生于山坡草地、路边、河滩、灌丛中、林缘及林下、草甸。

    3 地理分布主产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,国外苏联、朝鲜、日本等也有分布。

    4 繁殖生产上多采用种子及分株繁殖。4.1 选地、整地选择比较湿润、地势平坦,阳光充足,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的地块。然后进行秋整地。翻地深度30cm,结合整地施足底肥,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kg,然后整平耙细,作成65cm 宽的大垅。4.2 种子繁殖4.2.1 采种。种子成熟期,选择健壮优质的苗木,进行采种,筛选之后放置阴凉处待用。4.2.2 种子处 理。秋季 采 种后,及时进行沙藏处理,将种子与细沙按1∶3混合,保持 60% 的湿度,埋在室外地势较高处,经过冬季低温变温的处理,春天播种前取出,待用。4.2.3 播种。北方地区采用春季播种,为了播种均匀,直接将混沙处理的种子,进行播种。采用条播,条播行距40cm,播后覆盖细土2.5cm,压实。亩播种量150g。4.3 分株繁殖北方地区在早春4月上旬,植株尚未萌动前进行,将根全部掘出,把大的一簇根,进行分根处理,分成几个小簇,1簇应有1~2 个小芽,按行距 35cm,株距20cm 进行栽植,切勿使芽露出土面,以免被风吹干,造成死亡。4.4 栽后管理4.4.1 除草。根据苗地具体情况,除草不要受次数限制,按除早除小的原则,进行除草,切忌杂草长起来形成草荒时再拔草,费工伤苗,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。除草时一定不要伤及植株,尤其是茎干。4.4.2 松土。松 土 要结合除 草 同时进行,省时省力,松土能够防止垅面土壤板结,提高土壤透气性,减少水份蒸发。在移栽缓苗后,应及时松土,松土时不要过深,以免伤苗或将苗带出。一般移栽后除草和松土2~3次最好。4.4.3 追肥。移栽缓苗后,及时进行叶面追肥,在展叶期、现蕾期间和开花结果期间进行3次叶面追肥,页面肥用磷酸二氢钾,或丰产素等叶面肥,施肥量和浓度根据页面肥说明书,进行叶面喷施。3 年生以上的龙胆苗,可在生长旺盛期进行适量根系追肥,一般1m2施饼肥 120g,磷酸二氢铵 60g。施肥方法按行进行开沟,沟深2.5cm,将上述肥料施入沟内,并将土覆平即可。4.4.4 疏花与摘蕾。在植株营养生长期,为减少营养物质消耗,促进植株根系和茎的生长,在现蕾后应将花蕾全部摘除。4.4.5  病害防治。龙胆草的 病害主要 是斑枯 病。斑枯病主要危害 叶片,叶片 上 病斑呈椭圆 形,深褐色,病斑 中 心 颜 色 较 淡,边 缘 深 褐 色,直 径 3.5~13.5mm。病斑在叶脉间扩展,并汇合,造成叶片枯死,严重影响植株生长,甚至造成植株死亡。防治方法:1加强土壤肥力。土壤肥力高,苗长势好,生长量大,增 加植株的抗 病 能力。2 土壤消毒。在播种和移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,用 500倍的多菌灵,或,850倍敌克松浇灌苗床,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。3 种苗消毒。龙胆草种子和种苗均容易携带病菌,播种和移栽前用代森锰锌650倍液浸泡种子,2h,500倍液噴施移栽苗进行消毒。4 移栽时要选择无病害苗。5 合理密植是放病的重要环节,生产上要高度重视。6 药剂防治。一旦发生病害,及时喷施750倍液代森锰锌,连续噴施2次,遇到雨季,要在雨后噴施药剂。7 在植株休眠期,及时进行清理杂草、落叶及带病的植株,并集中销毁

    上一条:温度与基质含水量对北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下一条:草乌规格化丰产栽培技术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