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看待流感问题
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1213 更新时间:2019年12月29日13:01:30 打印此页 关闭

    最近流感似乎较往年厉害,感染的人很多,小孩、老人、全家感染。而且流感的症状挺重,高热持续不退、寒战、咽肿咽痛、身体状态差等等。


         从中医角度来看,今年流感有其自身的特点。每年的流感症状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别,病情的轻重也是不同的,这与每年的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。


         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呢?

         主要是通过“五运六气”的原理来推导流感的特点。


         流感在中医看来属于“疫病”,有寒疫和热疫的区别,属于自然界的“不正之气”,传染性强,症状相似,有的疫病发展很快、症状很重,有的相对缓和,症状轻。


         而今年的疫病似乎特别厉害,这与今年的气候特点有关系。通过中医学的“五运六气”理论来看,今年属于“戊戌年”(大寒节以前算是戊戌年,大寒节以后就是下一年了)。


         戊戌年的气候特点是:太阳寒水司天,太阴湿土在泉,而现在又处于在泉之气的阶段,主气也是太阳寒水,所以这个阶段的自然界气候特点是特别寒、特别湿。


         主运又为戊火,戊火的特点是火气有余,就是今年人们体内的火热比较旺。


         当外界过度的寒和湿与人体体内较强的火热相遇,那么就会出现“水火不容”,寒热都比较重,两种相反的力量斗争非常激烈,斗争也是非常持续,双方势均力敌,打开了持久战。


         所以今年的流感患者病情较重、持续时间较长。


         今年流感的特点就是外面的寒湿很重,里面的火热很重!


         人体处于自然界的影响之中,当外界的寒湿邪气侵犯人体后,会“压缩”体内的阳气从而产生火热;另外今年一般人本身体内的火热就较往年为重(因为今年的火热是强于往年的),所以体内火热的程度就更为严重了。


         体表的寒湿邪气很重,所以身体疼痛、酸痛、乏力、甚至寒战(一边怕冷一边打颤)。


         体内火热严重,所以流感感染人体后,高热持续不退、咽喉红肿疼痛、咽干、咳嗽、痰黄。


         为什么有的人感染流感、有的人没有感染?

         这个就与个人体质状态有关了。中医说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就是个体体质状态决定了是否感染,及感染后的患病程度。


         身体状态就像是“柴”,流感病毒就像是火,如果这堆柴不是那么干燥、相对湿润的,那么遇到火也很难点着。如果是一堆特别干燥的柴,那么遇到火,马上就熊熊燃烧起来了。


         所以在流感流行的时期,得不得流感,关键还要看自己的身体?


         什么人容易得流感?

         1.平时体内火热比较重的人,免疫力不够的人容易得流感。平时不注意多喝水,吃了很多上火的东西,如辣椒、煎炸的、羊肉、狗肉等等,容易喉咙干、口干、舌头红、嘴唇红。


         2.免疫力不够的人,熬夜、劳累、情绪激动、不注意保暖等,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,就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了。


         体内聚集了很多的火热,自身抵抗力不够,遇到在寒湿邪气里躲藏的流感病毒,马上就发病了。


         如何预防?

        1.注意保暖,尤其是背部、腿部、脚部,减少外界邪气的侵犯。


        2.多喝水,多吃一些滋润而不上火的东西,如水果、蔬菜、牛奶等,避免辣椒、煎炸、饼干、巧克力、烟酒等。


        3.别熬夜,别生气。熬夜发火都会降低人的抵抗力,容易感染流感病毒。


        4.早上适度运动,疏通气血,调整阴阳,提高免疫力。


        5.避免去人多的地方,嘈杂的地方,以减少感染的几率。


         6.煲一些清润降火汤:建议雪梨、百合、银耳、冰糖、鱼腥草、板蓝根等,用这些煲点汤给上火的人喝,可以降低体内的火热,减少感染的机会。


        得了病后,建议马上去治疗,不要拖着,赶快去治疗。出现流感早期也可以选择中医药治疗。


        建议方药:

        生麻黄10g,苦杏仁15g,桂枝10g,白芍10g,炙甘草10g,苍术10g,金银花15g,连翘15g,生石膏15g,红枣三个(掰开)

        儿童用量根据年龄体重减半至三分之一。

        加减:

        咽喉肿痛的加:玄参、桔梗、射干;

        鼻塞流涕的加:桑白皮、瓜蒌皮、辛夷花、苍耳子

        咳嗽有痰的加:紫苏子、莱菔子、葶苈子

        口干舌红的加:生地黄、天冬

     

    上一条:人参----功德无量! 下一条:一拉肚子,不要只想到“消炎药”,可以试试这些“治本”的中成药